欢迎访问皇族俱乐部

专注于填料、曝气器的生产销售

厂家直销,型号参数齐全,价格实惠。

全国咨询热线

13861513465

产品展示

新闻中心

填料

科创板IPO背后:小赛道上如何

作者:皇族俱乐部 发布时间:2024-02-14 14:41:44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纳微科技)即将迎来科创板IPO。企业招股书显示,纳微科技成立于2007年,在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领域,纳微科技的独家产品不仅打破了国外企业对我国长期的技术及产品垄断、实现国产替代,还出口到了欧美等海外市场。

  日前,《科创板日报》记者对纳微科技进行了专访,企业进一步表示,公司在硅胶色谱填料微球领域的创新已不仅是国内空白、打破垄断,更是在国内第二代微球技术空白的基础上,直接实现了第三代单分散技术的突破,填补了世界空白,推进世界在这一领域的技术进步。

  “从微球制造技术角度来说,纳微科技是实际做到世界最领先的,这是我们很自豪的。”企业称。

  2020年,纳微科技营业收入2.0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69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327万元。企业拟赴科创板募资3.65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及应用技术开发建设(2.15亿元)、海外研发和营销中心建设(5千万元)、补充流动资金(1亿元)。

  总体上看,虽然成立已逾十年,纳微科技还是一家小体量企业:截至2020年底,纳微科技资产总额6.40亿元,员工总数374人;同时,纳微科技对上下游的“线年,纳微科技应收账款分别占据营业收入的31.73%、26.03%和25.25%,存货分别占各期末资产总额的10.86%、6.58%和8.25%。

  对此,纳微科技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虽然目前我们的体量还不大,但多年来已积累了丰富的客户和应用项目,很多药物产品陆续转入正式生产,对公司分离纯化介质产品届时将会爆发巨大的需求。

  《科创板日报》记者进一步了解获悉,纳微科技的核心技术领域为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后者是一种尺寸很小的球形颗粒,具备优秀能力的光学、电学、磁学、力学、机械等性能,可被大范围的应用于现代工业生产里,比如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分析检测、体外诊断等,同时也是未来高科技和新兴起的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有人认为,微球对高端制造业的重要程度丝毫不逊色于光刻机。

  诸多应用领域中,生物医药是纳微科技的主战场。2018年至2020年,纳微科技来自生物医药领域的产品和服务收入分别占主营业务的71.24%、76.76%和83.64%。

  纳微科技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在中国生物医药市场上,微球的市场需求增速强劲。“仅以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为例,微球是抗体、疫苗、多肽等生物药生产的核心原材料,它们的纯化须经色谱柱/层析柱分离纯化完成,而色谱填料/层析介质是色谱柱/层析柱的心脏。”

  纳微科技称,其已在该领域实现了自主替代,且部分性能优于国际大品牌。比如,在前述色谱填料产品中,微球的粒径大小及分布是决定产品分离纯化性能的最关键参数之一。目前,进口色谱填料微球的粒径分布变异系数一般超过 10%,而纳微科技的微球相应变异系数可做到3%以下。

  研发上,2018年至2020年,纳微科学技术研发投入分别为2611万元、2939万元、3327万元,分别占据营业收入的31.69%、22.66%、16.23%,期间,核心技术产生收入占比整体保持在86%以上。

  此前,微球虽是核心材料,但全球市场占有率却远不及下游终端。同据MarketsandMarkets统计,2018年全球色谱填料行业市场规模为19.78亿美元,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为21.18亿美元,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9.93亿美元。

  其次,原有微球供应商市场地位强劲,新供应商准入门槛很高。纳微科技介绍称,在生物医药领域,按照我国药品生产监管规范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在产品获批时需要报备相关色谱填料/层析介质厂家,若更换相关供应商,需对更换后的产品做试产、测试并在药监局履行相关变更程序,替代周期长、成本高,因此,下游客户对于色谱填料及层析介质供应商的黏性较强。

  “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药品研发或临床阶段就切入进去,一旦药品获批进入生产,替换色谱填料/层析介质的难度会很大。”纳微科技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前述行业特征在中国市场却正悄然改变,纳微科技认为,这种改变使纳微科技取得了“超车”窗口期:

  一则,国内生物药产业走入快速地增长,对下游微球需求强劲,其中有不少是新增生物医药企业\新增生物药品种的新增需求,这对微球行业来说是一块全新的市场蛋糕。

  二则,随着入局者数量的增加,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加剧,叠加“医保控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品带量采购”等多政策因素影响,下游企业对于生产降本增效需求强劲。

  “分离纯化恰是生物药企业的核心生产环节,它直接决定了药品的纯度和质量,更占据整个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的65%以上。”纳微科技称,而进口填料价格无法下降,甚至只会提价,在纳微没有产业化之前,某国际厂家的填料价格每年上浮10%。

  企业于15年前布局微球技术时,国内生物制药产业尚没有起色,有投资人问,中国生物制药市场究竟有多大?江博士说不知道,但是中国有14亿人口,一定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起来。投资人又问,到底何时能起来?江博士说还是不知道。投资人又问,那为何需要做这一个市场?江博士说,因为这是历史上唯一的一次机会,等到中国生物制药市场已起来了,国内制药企业都开始使用国外的微球产品,我们就再也没介入的机会了。

  “我们有优秀的服务团队来帮助用户解决产品导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公司表示,在销售上,企业建立了本地化服务团队,通过售前咨询、填料筛选、工艺开发、实验技术培养和训练等技术服务,快速响应客户的真实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药品分离纯化方案。

  目前,纳微科技已与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知名药企形成合作关系。

  从营业收入上来看,2018年至2020年,纳微科技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分别是8231万元、1.26亿元、2.03亿元,2019年较2018年增加了53.22%,2020年较2019年增加了61.17%。归母净利润亦保持了稳定的快速地增长,其中2019年归母净利润较2018年增长了876.62万元,增幅59.80%,2020年归母净利润较2019年增长了4,926.67万元,增幅210.31%。

  此外,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纳微科技境外收入占比均稳定在10%左右。

  “我们也在开发下一代的技术,比如连续生产技术,目前欧美企业也起步介入这样的领域,若能实现连续生产我们就可以和欧美企业同步前进。”纳微科技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纳微做的事情都不是去简单扩大产能,而是想着去变革这个产业,去做更先进的技术,颠覆产业。

  谈及未来,纳微科技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列举了一份第三方研究报告中的数字,中国抗体药物迎来爆发增长机遇,以PD-1和PD-L1抗体抑制剂市场为例,2018年只有10亿,2020年达到138亿人民币,而且预计将以67.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4年的819亿元。

  “目前真正产业化的医药品种依然较少,处于研发临床阶段的生物医药制品可能是其百倍,未来随着这些药品的产业化,将会形成巨大的实现需求。”纳微科技表示,既然市场需求已经“肉眼可见”,纳微科技需要“迎头赶上”。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或者点击这里下载云掌财经App)

  您可以通过云掌财经手机版访问:纳米微球材料“隐形冠军”科创板IPO背后:小赛道上如何“超车”

相关资讯